𠓡字概述
〔𠓡〕字拼音是shǐ 部首是入, 总笔画是6画。
〔𠓡〕字是上下结构
〔𠓡〕字仓颉码是OMML 五笔是TYFJ 郑码是ODAN
〔𠓡〕字的UNICODE是204E1。 十进制为132321,UTF-32:000204e1,UTF-8:F0 A0 93 A1。
〔𠓡〕字的异体字是 矢
𠓡的意思
𠓡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入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8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頁,第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3頁,第11字
例《集韻》:矢,古作𠓡。註詳部首。
注解
〔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入部。
〔𠓡〕字拼音是sh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入、亓。
𠓡的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式視切頁碼第168頁,第2字續丁孫
𠓡
異體矢、𠂕
弓弩矢也。从入,象鏑栝羽之形。古者夷牟初作矢。凡矢之屬皆从矢。
附注饒炯部首訂:「篆形上象鏑,中直象幹,下象栝,旁出象羽。說解云『从入』者誤矣。」
蔣注《世本》:牟夷作矢。張澍稡《世本》集補注:矢亦曰箭,以小竹作幹,長三尺一寸,膠翎為羽,鍊金為簇,簇之可貫肢體,以威天下。《荀子注》及《說文》作夷牟,《山海經》引《世本》作牟夷。又桉《荀子》云:浮游作矢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失止反頁碼第419頁,第1行,第1字述
弓弩矢也。從入,象鏑括羽之形。古者夷牟初作矢。凡矢之屬,皆從矢。
鍇注臣鍇按:《吕氏春秋》夷羿作弓,弓矢當同時,,象括羽。《周禮・矢人》謂:枉矢、絜矢、利矢、鍭矢、矰矢、茀矢、恒矢、庳矢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式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901頁,第3字許惟賢第399頁,第9字
弓弩矢也。
段注弓弩所用䠶之矢也。
从入。
段注矢欲其中。
象鏑栝羽之形。
段注鏑謂丨也。《金部》曰:鏑,矢鏠也。栝作括者,誤。栝謂也。《木部》曰:桰,矢桰檃弦処。岐其耑以居弦也。羽謂一也。《羽部》曰:翦,矢羽是也。矢羽從,而橫之何也。以識其物耳。矢之制詳於《考工記》矢人。式視切。十五部。
古者夷牟初作矢。
段注《山海經》曰:少暤生般。般是始爲弓矢。郭曰:《世本》云牟夷作矢。揮作弓。弓矢一器。作之㒳人。於義有疑。此言般之作是。按弦木爲弧。掞木爲矢。𣪠傳系諸黃帝堯舜之下。葢不妨有同時合成之者。夷牟,郭作牟夷。《孫卿》作浮游。
凡矢之屬皆从矢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矢口而出(矢,𦳊),放屁。《說文》从矢字多有詞意,字皆从矢口義。如「矤,知,矣」是。
弓弩矢也。凡說話如發矢,故多从矢。矢口(?)。
白话解释
矢,弓弩发射的箭矢。字形采用“入”作字根,像箭头、箭杆、尾羽的形状。古昔朝代叫夷牟的人最早发明箭矢。所有与矢相关的字, 都采用“矢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作,上像箭頭,豎像幹,下像栝、羽。栝,是箭幹的末端,須藉它搭在弓弦上發射,正像箭的樣子。另一形作,用橫畫表示栝。金文二例同甲文,只是第一例用黑點填實表現,本是金文形體的常例。戰國文字二例,用顛倒的矢來表現,稍失其形,並不影響其音、義。篆文,近乎甲文、金文,只是下方的箭羽向外延伸較大而已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,失去箭頭的特徵。楷書沿之,用一撇一橫取代箭頭,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矢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33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433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3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14頁,第8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07頁,第1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736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292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88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080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32頁,第13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13頁,第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700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5477頁【補遺】第1680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417頁,第3字 |
15 | 通訓定聲 | 第2418頁,第1字 |
16 | 說文義證 | 第440頁【崇文】第1757頁 |
17 | 說文句讀 | 第661頁 |
18 | 說文新證 | 第445頁,第1字 |
19 | 章授筆記 | 第223頁,第2字 |
20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455頁,第2字 |
21 | 古字釋要 | 第531頁,第10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