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 反馈

复制 字帖

zào ㄗㄠˋ

白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+7682
汉语字典

白部

7画

2画

上下结构

zao

zào

会意字

RAB

HAP

NKHD

26714

4103

5277

7682

[3251115] 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弯钩

皂字概述

折叠展开

〔皂〕字拼音是zào 部首是白, 总笔画是7画。

〔皂〕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金。

〔皂〕字仓颉码是HAP 五笔是RAB 四角号码是26714 郑码是NKHD 中文电码是4103 区位码是5277

〔皂〕字的UNICODE是7682。 十进制为30338,UTF-32:00007682,UTF-8:E7 9A 82。

〔皂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汉字

〔皂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常用字

〔皂〕字的反义字是

〔皂〕字的异体字是

皂的笔顺

折叠展开

皂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zàoㄗㄠˋ

基本解释

黑色。~靴。不分~白(喻不问是非)。

差役。~隶(古代贱役,后专以称衙门里的差役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皂斗的略称(指栎实、柞实等),其壳斗煮汁,可以染黑,本作“”,后作“oak seed

一日山林,其植物宜皂物。 —— 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

皂物(柞栗之类。可做黑色染料)

2.一种洗涤用品,肥皂的略称 soap。如:香皂;药皂。

3.旧时衙门内的差役yamen runner

官府坐在三堂上,叫值日的皂头把万中书提了进来。 —— 《儒林外史》

皂雕追紫燕,猛虎啖羊羔(形容捉拿人时凶猛而迅速);皂快壮健(捕快壮卒);皂快(捕快;缉捕差役);皂头(旧时衙门差役的头目);皂舆(皂人与舆人。古代贱役的两种小吏);皂衣(借指下吏);皂役(旧时官衙中的差役);皂班(泛指差役);皂人(古代养马的下吏)

4.喂马或喂牛的饲槽manger

牛骥同一皂。 —— 文天祥《正气歌》

皂枥(即马厩);皂牢(饲养牛马的圈栏);皂栈(马厩。皂,食槽;栈,马脚下防湿的木板)

5.皂荚的省称Chinese honey locust

皂树高大,叶如槐叶。 —— 明·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

皂角(即皂荚);皂汤(浸泡皂荚的水)

形容词

黑色。后作“black

黑人黑马皂罗袍。 —— 《封神演义》

青红皂白;皂褶儿(穿在外面的黑色上衣);皂帕(黑色的头巾);皂巾(黑色的头巾);皂靴(黑色的短靴);皂盖(古代车上的黑色车盖);皂鞋(一种黑色的便鞋)

zàoㄗㄠˋ

详细解释

1.去污垢的碱性用品。

肥皂、香皂、药皂。

2.黑色。

不分青红皂白。

黑色的。

清•孔尚任《桃花扇•第二四出》:“簇新新帽乌衬袍红,搔皂 皮靴绿缝,皂皮靴绿缝。”

zàoㄗㄠˋ

详细解释

1.黑。

皂衣、皂靴、皂白不分。

2.旧时指衙门里的低级差役。因多穿黑衣,故称。∥同“”。

皂隶、皂吏。

3.指肥皂。

香皂、药皂。

皂的康熙字典

折叠展开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白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881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786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742頁,第5

正字通》:俗皁字。

注解

〔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白部

〔皂〕字拼音是zà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白、七,五行属

〔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ào] ⑴ 黑色⑵ 差役

皂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。皂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

皂的说文解字

折叠展开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自保切頁碼31頁,第12

𦷣

異體𦳱𦳕𦳕𦯑、草

𦷣草斗,櫟實也。一曰象斗子。从艸早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,別作皁字,爲黑色之皁。案:櫟實可以染帛,爲黑色,故曰草。通用爲草棧字。今俗書皁或从白从十,或从白从七,皆無意義,無以下筆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自保反頁碼108頁,第5行,第2

𦷣草斗,櫟實,一曰橡斗。從艸早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此則今人書草木字,隨博士曹憲亦云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𠈃古音第三部頁碼186頁,第4許惟賢81頁,第9

𦷣𣁬

段注逗。

櫟實也。一曰象斗。

段注《木部》。栩𣏍也。其皁一曰樣。又曰:𣏍,栩也。又曰:樣,栩實也。按此言櫟者,卽栩也。陸璣云:栩今柞櫟也。徐州人謂櫟爲杼。或謂之栩。其子爲皁。或言皁斗。其殻爲汁。可以染皁。今京洛及河内多言杼汁。或云橡斗。按草斗之字俗作皁,作皂。於六書不可通。象斗字當從《木部》作樣。俗作橡。

从艸。早聲。

段注𠈃。古音在三部。《周禮・大司徒》。其植物宜早物。假借早晚字爲之。籒文作𦳕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草斗。艸,正字,今作草;而草斗作皁。而皁隸,古尚未賤視,《周禮》「卧造士」,漢人稱領造士曰「大上造」,皆無賤意。今皁、草相亂,古人稱造次或曰草次,草創或曰造創。惟皁俗字可作早,蓋草作早已古耳。

象斗,橡斗=樣斗。皂者,俗字。皂隸,後以為衣黑衣,故稱。

艸木字今借用草,而别造皁字為草斗之用。皁隸,即古之造士(《王制》),新入内而未為官者曰造士。秦爵有大上造,同。蓋古人不輕視皁隸也。草,造古通,故草創=造創,造次=草次。皁係俗字,可作早,蓋古者草、早可通也。

造次=草次,草創=造創。今草、皁相混,古草、造相通。古之造士即今皁隸之類,蓋古人非輕視皁隸也。○ 木字今假用草,而别造皁字為皁斗之用。秦之「上造」 與「造士」同。皁係俗字,可用作早,蓋古者草、早可通也。

白话解释

草,包裹着籽实的植物壳斗,即栎树的籽实。另一种叫法叫“象斗子”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早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《睡虎地秦簡》。字從艸、早聲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草,草斗,櫟實也。一曰,象斗。」徐鉉注:「今俗以此為艸木之艸,別作皁字,為黑色之皁。按,櫟實可以染帛為黑色,故曰草,通用為草棧字,今俗書皁或从白从十,或从白从七。」段注:「按草斗之字,俗作皁、作皂,於六書不可通。象斗字當從木部作樣,俗作橡。」字作為草木之草的泛稱,則為艸、屮字的分化;如作為「草斗」之專名,則自有獨立的本音本義。隸、楷字形可上溯戰國文字。

草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8頁,第17字
2陳昌治本第95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86頁
4說文校箋第43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36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13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52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34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02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4頁,第27字
11標注說文第43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35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915頁【補遺】第16268頁
14通訓定聲第1094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7頁【崇文】第425頁
16說文句讀第130頁
17章授筆記第53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579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97頁,第12字

皂字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soap; black; menial servant
  2. (noir)​, savon

皂的字源字形

折叠展开

皂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