棱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7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34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80頁,第12字
音《廣韻》:魯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盧登切,𡘋冷平聲──或作楞,俗作稜。
《說文》:柧也。
《廣韻》:四方木也。
例又,殿堂上最高處曰柧棱。見柧字註。
例又,神靈之威曰棱。
《前漢・李廣傳》:威棱憺乎列國。
例又,剛棱。
《後漢・王允傳》:剛棱疾惡。
例又,模棱,持兩端。
《唐書・蘇味道傳》:常謂人曰:決事不欲明白,誤則有悔,模稜持兩端可也。世號模棱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閭承切,音陵──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丑升切,音僜──吳人謂酢柚爲棱。
注解
〔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棱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éng、lēng、lí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夌,五行属木。
〔棱〕字造字法是俗作“楞”和“稜”。形声。从木,夌( líng )声。本义是有四角的木。
〔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éng] ⑴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,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⑵ 神灵之威,威势㈡ [lēng] ⑴ 〔不~登〕口语赘词,用于某些形容词后,含厌恶意,如“傻~~~”。㈢ [líng] ⑴ 〔穆~〕地名,在中国黑龙江省。
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。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