瀵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73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61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10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方問切,音糞──水名。
《爾雅・釋水》:瀵大出尾下。〔疏〕尾,猶底也──言其源出于底下者名瀵。瀵,猶灑散也。
《水經注》:南瀵水,出汾隂縣南。
例又,神瀵,出終北國。
《列子・殷湯篇》:終北國有山名壷領,狀如甔甀;頂有口,名曰滋穴;有水湧出,名曰神瀵;臭過椒蘭,味同醪醴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普悶切,音噴──義同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匹問切;《集韻》:芳問切,𡘋湓去聲──水浸也。郭璞〈江賦〉:翹莖瀵蘂。
注解
〔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瀵〕字拼音是f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糞,五行属水。
〔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èn] ⑴ 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。
瀵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。瀵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