蓑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14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51頁,第2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20頁,第22字
古文: 𠱗 、 𡔤
音《唐韻》:蘇和切,音莎。
《玉篇》:草衣也。
《詩・小雅》:何蓑何笠。〔傳〕蓑所以備雨。
例又,《韻會》:覆也。
《公羊傳・定元年》:仲幾之罪,何不蓑城也。〔註〕不以蓑苫城也。
音又,《唐韻古音》:初危切,音摧。郭璞《山海經註》:蓑辟,雨之衣也,音催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蘇回切,音毸──華蘂下垂貌。張衡〈南都賦〉:敷華蘂之蓑蓑。
音又,蘇煎切,音暹。郭璞《山海經贊》:江疑所居,風雲是潛;獸有獓𤝱,毛如披蓑。
注解
〔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蓑〕字拼音是suō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衰,五行属木。
〔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uō] ⑴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⑵ 用草覆盖。
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。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