貊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75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01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77頁,第25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莫白切,音陌──本作貉,或作貊。
《書・武成》:華夏蠻貊。
《詩・大雅》:其追其貊。〔傳〕追、貊,國名。
例又,《詩・大雅》:貊其德音。〔傳〕靜也。〔箋〕德政應和曰貊。
例又,獸名。
《後漢・西南夷傳》:哀牢夷出貊獸。〔註〕《南中八郡志》曰:貊大如驢,狀頗似熊,多力,食鐵,所觸無不拉。
《廣志》曰:貊色蒼白,其皮溫煖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末各切。張載〈七命〉:華裔之奚,流荒之貊;語不傳于輶軒,地不被乎正朔。
注解
〔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豸部。
〔貊〕字拼音是m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豸、百,五行属水。
〔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ò] ⑴ 中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。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。
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。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